义诊走进社区
温暖送入民心
“陈婆婆,贴了两次这个王不留行按摩纸,你的睡眠缓解点没?”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罗映小姑娘一边给陈婆婆按摩耳垂,一边询问着陈婆婆最近的病况,听到小罗的问候,陈婆婆感到心里特别温暖,“别看这小小一片纸,还真是有用,每天我都要按照小罗说的方法,按摩耳朵上的几个穴位,最近我的睡眠好多了,晚上醒来的次数也在逐渐减少。”
位于长江边的马桑溪社区,居民到最近的钢花路买菜也要穿过原重钢老厂区,来回一次几里路,极为不便,住在这里几十年的陈秀华老人已年届八旬,最近晚上老是睡段时间就自然醒,莫名感到心里发慌,饥饿,就是因为出门不方便,加上自己年纪也大了不想动,所以一直就拖着。于是,街道从临近的百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调精干力量,坚持每月一次,来到马桑溪开展健康义诊,几个疗程后,陈婆婆的失眠、头疼得到了很大的好转。
“自从我参加这个义诊活动,看到婆婆爷爷们的病情有所好转,我从心底感到高兴,失眠多梦是老年人的一个通病,除了保健按摩治疗外,老年人更要注意适宜的健康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保证早起,但一定要保证在11点之前入睡。”前年才从针灸专业毕业的罗映给前来检查治疗的每位居民都不忘叮嘱这么几句。
敲门传递爱心
情暖独居老人
“咚咚咚”连续好几声的敲门声,没有得到应答,结对帮扶的社区居民胡宪贵和雷世华两人来到独居老人缪远贵的家门口。此刻已经过了吃早饭的时段,还没看到开门,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老人莫非出了什么意外,于是两人商量,一个马上给社区报告情况,一个继续敲门,终于在社区工作人员赶到的时候,屋内也传来了微弱的回音,“我摔倒了……”社区工作人员一边打120和老人子女的电话,一边找来工具撬开老人的房门,原来是老人在做早饭时,不小心摔倒在地,经医生诊断,已致左手骨折。
缪远贵的话语里充满了感激,“今年我都是76岁的人了,人老了腿脚也不灵便了,还好有社区工作人员、邻里的照顾,每天早上都要来敲门看望。”他回忆,今年4月份那次意外,要不是邻里来敲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发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后来,社区工作人员和邻居还买来了慰问品看望,“有了‘敲门行动’这个好做法,我们这些独居老人听到敲门声,心里就感受到了关心,也不会觉得孤单了!”
从今年开始,社区调整了工作重心,走出办公室,走进楼道巷子,敲开居民家门,巡查安全稳定,送上贴心服务。以“敲门传递爱心,情暖独居老人”为主题,力所能及为老年居民提供居家安全方面的指导、生活上的便利、健康上的呵护、精神上的抚慰,营造温馨的社区氛围,老人们都说:“心里感受到了依靠!”
群众文化展演
居民其乐融融
“只要你欢喜,你让我每个明天都,变得有意义……”随着音乐的响起,居民自发组织的欢度端午节文化展演活动以居民齐跳齐乐的形式拉开了帷幕,50余社区居民参加了端午节文艺展演活动,在这个小小的院坝里,不时传出阵阵居民们的欢歌笑语声。
“我们马桑溪社区交通不便,文化设施也匮乏,其实,平时还是想参加很多社区里的活动,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但以前,没组织没策划,稍大一点的活动组织不起来。如今,我们以日周月季行动为契机,组织老年人参与活动,调节老人心理、情感需求,使其老有所乐,这也是我们年轻一辈希望看到的。”45岁的漆相英表示。
漆相英在马桑溪社区来说算是年轻一辈,她说,虽说居民少,但社区里的大伙儿还是很希望有地方能开展文娱活动,每天晚上在球场坝上的坝坝舞,社区每个季度组织的“乐老爱老”活动她都会积极参与其中。
据了解,马桑溪社区如今的居民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因为人群的因素,不少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鉴于此,社区专门为居民配置了文化活动开展的必备音响,再以年轻人带头为基础,以社区活动室为依托,让留守这里的老年人们有机会一起开展和参与各种适合文化活动。